常見問題
從2014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以來,體育產業已被高度重視并被逐漸發掘。
隨著社會大環境和使用需求的變化,體育建筑從政策導向、城市空間結構到建筑功能及運營都存在著諸多需要反思的問題。
本文希望探討體育建筑設計在常規設計工作之外,如何深度介入策劃和運營過程,通過前瞻性的設計加法和減法,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場館運營需求,并逐步介入體育產業的上下游。
做“加法”——基于產業鏈的設計思維
建筑的根本功能是為人所用,大部分運營不好的體育建筑均是過于考慮競賽的體育工藝設計和管理,忽視了非賽時的人群使用。所以,任何能夠在論證后有利于場館非賽時使用的“加法”都是可以接受的。這里的“加法”不僅指設計上的“加法”,更重要的是作為設計師在思維上的“加法”,既要滿足賽事,又要考慮如何吸引人群。價值工程學中有一種說法是通過合理增加造價,為工程帶來更多的可預期收益,可以用于解釋本文所說的“加法”。
1.前期策劃
為了應對各類競賽,部分體育場館的建設過于注重競賽需求,出現了體育場館建設選址不當、功能定位不合理以及影響賽后使用等問題。如一些城市將場館建在城市邊緣地帶,因此造成場館布局與城市發展結合不好。有的地方體育場館布局缺乏長遠目光,將大量的場館集中在同一區域,各區域分布不均衡不但不利于場館功能的發揮還造成了場館運營的困難。
在大部分項目中,設計師無法參與項目的選址決策,而城市的決策者更傾向于將體育場館用地設于城市的邊緣地帶,以此帶動城市的擴張,牽引產業和人員流動,分流城市中心區的壓力,達到城市運營的目的,同時也可以緩解大型賽事期間的交通問題。但由于大型賽事活動與平時健身活動的服務半徑存在很大差異,距離使人群的到達便利性大大降低,從而使場館賽后運營受到很大影響,反觀歐美的體育場館建設,相當大的比例均是建設在城市的中心區或副中心區,便捷的可達性使其成為全民健身的好去處。
在PPP模式下,項目的選址至關重要。如果選址優先確定,那么建設什么樣的體育設施就需要嚴格調研、論證;如果首先確定功能,那么就需要針對功能去尋求能夠進行充分運營的區域和模式從而確定選址。這些工作都會在設計之初進行多次充分論證才會被確定,大限度地避免未來運營的矛盾。
選址只是項目策劃的一方面,在項目策劃的整個過程中,政府、PPP主體、設計方、運營方等相關各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共同完成項目的可研報告。設計師由于更清楚建筑的內外流線、功能配置等技術要求,可以結合城市設計、功能要求、交通分析、周邊人群等方面進行可行性的方案實驗,從而尋求合理的用地選擇和功能配置。
2.運營策劃
從“水立方”開始,CCDI在過去十年的體育建筑設計實踐中,非常注重對項目做“加法”。運營策劃其實是和建筑的功能布局息息相關的,而不應是賽后的拆除和改造。
“水立方”中標的原因之一是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一個大型的室內水上活動樂園和一個利用熱身池上方空間的多功能活動場所。這樣的“加法”雖然在圖紙上實現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設計過程中卻增添了大量賽時功能、機電系統、造價等方面的協調和論證工作,僅投資的拆分就要經過相關主管部門的逐級審批。事實證明,這樣的加法為“水立方”贏得了大量的商業運營機會。
福州海峽奧體中心是一個基于賽事的大型場館群,政府同樣將其定位為帶動城市區域發展的“發動機”。在奧體片區的建設中,我們立足于建成之后實現體育+商業的發展模式。
所以在福州海峽奧體中心的規劃中,我們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了多次商議,規劃了一個10余萬平米的商業中心,同時考慮了超市、商業街、餐飲、辦公等業態的可能,并全部按照復雜的業態進行了消防設計,以便于商業中心功能的靈活轉換。這個商業中心是目前已竣工的體育中心中規模大的集中商業區。
- 上一個:建筑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 下一個:拐點后的建筑設計行業有哪些新生態